第964章 (第一更,求订阅)
1881年的这个正月,华夏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,尽管对大多数大明人来说,是影响不大的,然而对于另一部分尽管普通、但是心怀天下的大明人来说,华夏的剧变满清的灭亡无疑是令人欢欣鼓舞的。
其实早在几年前,就有许多志在华夏的大明志士加入了“兴汉会”,甚至去年李徐州起兵反清,也是“兴汉会”的青年军官“促成”的,那些大明志士与留学生携手们一手对反清事业作出了贡献。
在满清覆灭的消息传到大明,在大明各地引起激烈反响的同时,大明官方的反应似乎非常平静,似乎一切都很正常,是很正常,因为对于这一天,帝国高层早就有了准备,甚至在“徐州兵谏”时,帝国领事还曾警告各国不得干涉。
总之一句话,对于这一天,帝国高层不仅早就做好了准备,而且是期待已久。
“根据李徐州的请求,我们计划向其提供7000万元的贷款,以用于新政府成立前后的各项支出,其中1000万元用于赈济难民……”
在左宗堂作汇报时,朱大皇帝只是微微点着头,这些贷款也好,援助也罢,早在去年岁末就已经决定了,毕竟,支持华夏是大明当仁不让的义务。
“这些就不用重复了,朕已经知道了,除此之外,朕以为还应该加大教育方面的资助,于朕看来,相比于枪炮,华夏更需要最大量的学校,最大量的教育,让华夏教育基金和他们协商一下,在每个县资助一所学校,派遣老师,提供教材,教育兴,则华夏兴,想要强国,就非得强教育!”
华夏教育基金会是八年前,朱大皇帝授意创办的基金会,旨在对华夏故土以及南洋进行教育援助,在过去的八年之中,基金会在各地创办了超过两千所中小学,一直以来限制援助规模的从来不是资金,而是满清当局的压制。
现在没有了满清,自然要加大援助力度了,毕竟,在朱大皇帝的计划之中,未来的华夏也是那场世界大战的参与者。
“臣明白。”
左宗堂点了点头,然后说道。
“陛下,驻徐州领事发回的电报称,在兴汉军攻克京师后,京师李少荃已经决定定都徐州了!”
“哦!定都徐州!”
这个消息倒是让朱大皇帝诧异了一小会,然后说道。
“这个李徐州啊,可真不愧是李徐州,居然以徐州为国都……当真是不负他徐州之名啊!”
“陛下,以徐州为国都,怕也是不得已,京师虽好,可京师一百六十余万治民,旗人120余万,于那些旗人李氏有夺天下之仇,有那些人在,李氏岂能睡得踏实?而南京现在又是天国的国都,西安地处偏远,且陕西自唐末以来就日益贫瘠,相比之下,徐州才是最适合其建都之地,一来李氏于当地经营十余年,二来当地工商业兴盛,三又临近港,距离海州不过区区四百里,以徐州为都,也是情理之中。”
虽然左宗堂的分析看似很有道理,但是在点头赞同之余,朱大皇帝又说道。
“以臣看来,恐怕事情并没有表面上看来这么简单啊。”
陛下的话声刚落,王有龄就跟着说道。
“是啊,左相只看到徐州适合定都,却没看到他李少荃的虎狼之心,徐州,距离淮安不过区区百余里,往南就是天国的地盘,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?”
将目光投向陛下,王有龄说道。
“陛下,臣以为,李少荃的目的,还是想要迫使我大明同意他挥师南下,一统中原啊。”
这恐怕才是李少荃的真实用意吧!
“一统中原啊!”
沉吟片刻,朱大皇帝略微点头道。
“要是他有这个能耐,也不是不可以!”
“陛下,我们的原本不是……”
话到嘴边,左宗堂像是恍然大悟似的说道。
“看来陛下已经决定了!”
“此一时非彼一时,从现在看来,天国治国的水平比之李氏还是差了许多,华夏想要立足于世,不是靠你我相助,天助自强者,天国也好,李氏也罢,他们之间总要竞争出来一个强者的……”
在华夏那边养了这么多年的“蛊”终于略有所成,对于中原故地的统一,朱大皇帝自然是乐见其成的。
“只有如此,将来中原才有机会参与世界竞争,毕竟,世界这么大,咱们一家是吃不下的,咱们华夏人多吃一口,外人总少吃一口!”
从这一点上来说,朱大皇帝的心胸宽广到几乎是历代君主都不能与之相比,毕竟,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……这才是古往今来的常理。
“陛下,道理倒是这个道理,可是,咱们也不能不考虑另一方面的影响。”
左宗堂看着陛下,直接道出了他的忧虑。
“移民,陛下,随着国内的安定和建设,百姓安居乐业之时,迁往大明的移民势必会日益减少,这将会严重影响到我大明的移民引入,没有源源不断的移民,我大明拿什么去充实广阔的殖民地呢?”
尽管随着持续四年的“丁戊奇荒”在1879年的结束,那种每四五百万人规模的移民已经结束,但是每年仍然有超过百万移民涌入大明。
这些移民给大明带来的是什么?
当然是源源不断的劳动力——从1875年到1880年的5年之间,超过2000万新移民,不仅为大明急剧扩张的领土提供了充足的人口,而且还为大明迅速发展的工业提供了充足劳动力。
无论是前者,还是后者,对大明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。不过与过去不同的是,现在大明吸引移民更多的是用于充实殖民地,在过去的几年里,大明在非洲殖民地的移民已经突破了一千万,可即便是如此,相比于广阔的殖民地,人口还是太少。
“陛下,如果没有了来自内地的移民,我们在非洲五百万平方公里的殖民地,又如何充实呢?尽管那里是殖民地,可是当地资源却关系到我大明命脉啊!”
(本章完)
本章已完成!
1881年的这个正月,华夏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,尽管对大多数大明人来说,是影响不大的,然而对于另一部分尽管普通、但是心怀天下的大明人来说,华夏的剧变满清的灭亡无疑是令人欢欣鼓舞的。
其实早在几年前,就有许多志在华夏的大明志士加入了“兴汉会”,甚至去年李徐州起兵反清,也是“兴汉会”的青年军官“促成”的,那些大明志士与留学生携手们一手对反清事业作出了贡献。
在满清覆灭的消息传到大明,在大明各地引起激烈反响的同时,大明官方的反应似乎非常平静,似乎一切都很正常,是很正常,因为对于这一天,帝国高层早就有了准备,甚至在“徐州兵谏”时,帝国领事还曾警告各国不得干涉。
总之一句话,对于这一天,帝国高层不仅早就做好了准备,而且是期待已久。
“根据李徐州的请求,我们计划向其提供7000万元的贷款,以用于新政府成立前后的各项支出,其中1000万元用于赈济难民……”
在左宗堂作汇报时,朱大皇帝只是微微点着头,这些贷款也好,援助也罢,早在去年岁末就已经决定了,毕竟,支持华夏是大明当仁不让的义务。
“这些就不用重复了,朕已经知道了,除此之外,朕以为还应该加大教育方面的资助,于朕看来,相比于枪炮,华夏更需要最大量的学校,最大量的教育,让华夏教育基金和他们协商一下,在每个县资助一所学校,派遣老师,提供教材,教育兴,则华夏兴,想要强国,就非得强教育!”
华夏教育基金会是八年前,朱大皇帝授意创办的基金会,旨在对华夏故土以及南洋进行教育援助,在过去的八年之中,基金会在各地创办了超过两千所中小学,一直以来限制援助规模的从来不是资金,而是满清当局的压制。
现在没有了满清,自然要加大援助力度了,毕竟,在朱大皇帝的计划之中,未来的华夏也是那场世界大战的参与者。
“臣明白。”
左宗堂点了点头,然后说道。
“陛下,驻徐州领事发回的电报称,在兴汉军攻克京师后,京师李少荃已经决定定都徐州了!”
“哦!定都徐州!”
这个消息倒是让朱大皇帝诧异了一小会,然后说道。
“这个李徐州啊,可真不愧是李徐州,居然以徐州为国都……当真是不负他徐州之名啊!”
“陛下,以徐州为国都,怕也是不得已,京师虽好,可京师一百六十余万治民,旗人120余万,于那些旗人李氏有夺天下之仇,有那些人在,李氏岂能睡得踏实?而南京现在又是天国的国都,西安地处偏远,且陕西自唐末以来就日益贫瘠,相比之下,徐州才是最适合其建都之地,一来李氏于当地经营十余年,二来当地工商业兴盛,三又临近港,距离海州不过区区四百里,以徐州为都,也是情理之中。”
虽然左宗堂的分析看似很有道理,但是在点头赞同之余,朱大皇帝又说道。
“以臣看来,恐怕事情并没有表面上看来这么简单啊。”
陛下的话声刚落,王有龄就跟着说道。
“是啊,左相只看到徐州适合定都,却没看到他李少荃的虎狼之心,徐州,距离淮安不过区区百余里,往南就是天国的地盘,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?”
将目光投向陛下,王有龄说道。
“陛下,臣以为,李少荃的目的,还是想要迫使我大明同意他挥师南下,一统中原啊。”
这恐怕才是李少荃的真实用意吧!
“一统中原啊!”
沉吟片刻,朱大皇帝略微点头道。
“要是他有这个能耐,也不是不可以!”
“陛下,我们的原本不是……”
话到嘴边,左宗堂像是恍然大悟似的说道。
“看来陛下已经决定了!”
“此一时非彼一时,从现在看来,天国治国的水平比之李氏还是差了许多,华夏想要立足于世,不是靠你我相助,天助自强者,天国也好,李氏也罢,他们之间总要竞争出来一个强者的……”
在华夏那边养了这么多年的“蛊”终于略有所成,对于中原故地的统一,朱大皇帝自然是乐见其成的。
“只有如此,将来中原才有机会参与世界竞争,毕竟,世界这么大,咱们一家是吃不下的,咱们华夏人多吃一口,外人总少吃一口!”
从这一点上来说,朱大皇帝的心胸宽广到几乎是历代君主都不能与之相比,毕竟,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……这才是古往今来的常理。
“陛下,道理倒是这个道理,可是,咱们也不能不考虑另一方面的影响。”
左宗堂看着陛下,直接道出了他的忧虑。
“移民,陛下,随着国内的安定和建设,百姓安居乐业之时,迁往大明的移民势必会日益减少,这将会严重影响到我大明的移民引入,没有源源不断的移民,我大明拿什么去充实广阔的殖民地呢?”
尽管随着持续四年的“丁戊奇荒”在1879年的结束,那种每四五百万人规模的移民已经结束,但是每年仍然有超过百万移民涌入大明。
这些移民给大明带来的是什么?
当然是源源不断的劳动力——从1875年到1880年的5年之间,超过2000万新移民,不仅为大明急剧扩张的领土提供了充足的人口,而且还为大明迅速发展的工业提供了充足劳动力。
无论是前者,还是后者,对大明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。不过与过去不同的是,现在大明吸引移民更多的是用于充实殖民地,在过去的几年里,大明在非洲殖民地的移民已经突破了一千万,可即便是如此,相比于广阔的殖民地,人口还是太少。
“陛下,如果没有了来自内地的移民,我们在非洲五百万平方公里的殖民地,又如何充实呢?尽管那里是殖民地,可是当地资源却关系到我大明命脉啊!”
(本章完)
本章已完成!
为更好的阅读体验,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,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, 转码声明。
HCKC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人与畜禽CORPORATION,人与畜禽CORPORATION最新章节,人与畜禽CORPORATION xbiquges.com!
HCKC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人与畜禽CORPORATION,人与畜禽CORPORATION最新章节,人与畜禽CORPORATION xbiquges.com!